【浙江新闻APP】人物 | 温肯外教欧迈珂钟情中国方言,还要“挑战”温州话

众所周知,温州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懂的语言,甚至在外国电影里被评为“恶魔之语”。在中国,温州话也是出了名的难懂,就连大部分的温州人都不敢说能研究温州话,然而这个来自美国的博士却公然提出要“挑战”温州话。这个美国博士便是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师欧迈珂(Michael Opper),日前,他在市区的无料书铺以普通话主讲主题为《当代中国语言研究:潮流与挑战》的讲座,吸引了全市无数语言学爱好者。

普通话说得好因为学汉语15年 美国温商的温州话让他产生浓厚兴趣

欧迈珂一直对语言很感兴趣,从高中的最后一年开始学习汉语,一学就是15年,大学本科专业也是汉语。他对当代中国语言的研究、地方方言的研究,源于他本科时的一位老师,他非常喜欢那位老师的课,因为那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就是当代中国语言的研究,所以他也选择了攻读这方面的博士。

欧迈珂表示,自己第一次来中国是2007年,目前已经在中国生活学习了近5年的时间,去过云南昆明、大理,还在重庆生活过。他与温州的缘分却不浅,更是很早就接触过温州方言。他在美国新泽西长大,曾经在布鲁克林生活了好几年,当时在布鲁克林生活的华侨很多都是温州人,当地很多小吃店的老板都是温州人,他在那时就听过温州方言,对这种发音奇特的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欧迈珂在无料书铺做讲座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师欧迈珂博士

其实不仅是温州话,欧迈珂还研究过彝语、上海地方方言等。在当天的讲座中,一身休闲装、戴着眼镜的欧迈珂就用普通话以他的博士论文《云南大理白语》课题,来介绍方言白语的发展规律,他曾经在云南生活两年。他表示,他研究方言主要是从音系学和社会学方面入手,大部分研究的方言都有发音、音调系统,但是却没有文字系统,缺乏载体,濒临消失。

受学生欢迎的温肯人文学院讲师 计划带学生为保护温州话贡献力量

2018年9月,欧迈珂来到温州,因为喜欢中美合作大学的氛围,他成为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师,目前主要是教英语、英文写作以及相关语言学课程,例如社会语言学。提起自己现在的学生,欧迈珂直言:“他们的英语水平相比很多中国高校的学生都更高,而且每个人都极具创造性,拥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是非常理想的学生。”

而提及这位美国老师,人文学院的学生都非常有话可说。大一的刘同学就对欧迈珂的课印象深刻,她说:“欧迈珂的每堂课都非常有料,你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打起精神,去吸收他传达的知识,同时他又非常亲切和蔼,有人上课回答不出问题,他总是想办法给予鼓励。”

欧迈珂在无料铺做讲座图欧迈珂讲座现场

欧迈珂目前住在新城,周末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七都,“因为我喜欢七都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非常安静”。他更是做好了要在温州长时间生活的打算,所以为加深对温州以及温州文化的了解,让自己更加适应温州的生活,同时也是满足自己对温州方言的好奇心,他打算对温州方言进行深入研究。

现阶段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接下去他马上要带领人文学院的三名学生一起,从社会语言学方面开始,做研究的第一项调查,了解温州人对待温州话的态度和想法,比如温州人平时喜欢用普通话还是温州话,哪些场合使用哪种语言比较频繁,等等。下一步他还将利用暑假的时间,去梳理温州话的语言发音、系统和搜集温州方言故事。

温州都市报2月23日报道截图《温州都市报》专访报道

温州民间智库促进会的负责人表示,温州本土方言做为相对弱势的中国地区性语言之一,有日渐式微迹象,特别是在温州青年及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欧迈珂做为一位外籍学者只身来到温州致力于对温州方言的学习与保护,这份精神与对语言的热爱让人敬佩,希望他能为推动温州方言保护,贡献一份来自温州民间的力量。

人物名片

欧迈珂

欧迈珂(Michael Opper),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他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汉藏语言的音系学与社会语言学方面。他的研究兴趣为中文,以及白族和彝族所使用的一些语言。他曾教过ESL(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语言学、对外汉语和英语写作等一系列课程。目前正致力于温州本土方言的研究。

图文来源 | 《温州都市报》、浙江新闻App
文稿编辑 | 范晨
制作 | 周晨艳